邢远 发表于 2013-12-14 13:02:59

我为什么要去做智能硬件?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时间往前回拨一年半,让我再选择,我会踏入同一条河流吗?很多人最近都在恭喜我们,祝贺我们成为第一家在移动健康管理领域获得超过千万融资的创业团队,所做的事情又结合了可穿戴式设备、大数据和云等最时髦的概念,前途一片光明,而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我清楚知道这条路走过来到底有多曲折。经常有朋友跟我开完笑的说,你们是做健康管理的,如果有一天自己因为健康的问题倒下,那是一件多么糗的事情啊。事实上,我最近使用自家设备监控身体状况时发现,自己的健康风险一直在上升。其实我也很清楚的知道,该什么时间休息、该什么时间运动,该如何调节自己。可是每个白天无数要紧急处理的事物,晚上要补上欠下的各种工作,让我管理自己的健康迟迟落实不到行为上。我是经历过一次创业的人,上一次创业让我从一穷二白到小有成就,中间也经历过很多磨难和坎坷。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会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弄得心力憔悴。所以上次创业结束后,我就开始了我全世界的旅行计划,5年去了30多个国家,闲暇没事的时候用上次创业积攒的收入做一些投资,生活还是挺惬意的。很多时候我都以为生活就这么继续下去了,尤其是孩子在美国出生以后,也认真的考虑过移民的事情,但是心底里总是在想,生活就这样了吗?在休息的这些年,曾经很多次考虑过再创业的事情,但是发现当你生活无忧的时候,你很难再全情投入去做一件事情,你会去考虑,这件事值得我再从头做起吗?试着投资过一些项目,但最后都不了了之。直到2012年5月份某一天,我的以前的同事也是现在的合伙人吴冰给我打电话说起这个项目时,我才真正开始考虑再次创业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自己需要,也觉得重要:在2011年底的时候,我和老婆一起去澳洲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房车自驾之旅。回国后,我姐在一次家庭吃饭聚会告知,我们俩去澳大利亚期间,北京突然降温,我妈的心脏病犯了,她去医院陪的床。还好不算严重,就没有通知我,但是我一直很后怕,因为我母亲快80岁了,但是还是坚持自己一个人生活,不愿意成为我或我姐的负担。平时只是打打电话,一个月见一次面很难让我掌握她的身体状况。我一直期望有一个产品和服务,能让我远程知道平时她老人家的身体情况,提前预知大病的风险,告诉我如何帮助她调理和改善,以及那些方法是否有效。我的这些想法很朴实,但是从来没有碰到一个产品能解决我的需求,就算我给我妈去买了智能手机,还能教会她使用,只是让我看到她的体征数据又能如何?我知道那些不是我需要的,我想改变但是无从着力。直到我的合伙人吴冰,告诉我利用时间生物学的系统理论,结合时间生物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球进行大规模的人体基础体征数据(血压、血糖、血氧、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激素、BMI指数)的连续采集和分析的成果,能够借助用户体征波动规律变化的灰度分析模式来预警健康风险,而并非传统体征检测设备采用是医院黑白诊断模式对数据进行单点采集单点分析,因为黑白分析模式只能用来做疾病的诊断而无法用来做提前的发现和风险提示。其实中医在5000年前就发现了人体健康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规律,也总结出“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等广为人知的治“未”病的理念。但是由于无法量化,只能用经验传承的方法,使得人们接受了理论,但是无法应用于实践。做健康管理和未病预防这个领域,是在跟人的负向天性在作斗争,因为人是懒惰的,对欲望没有节制的,讳疾忌医的,所以健康的风险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而要把这样健康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我们就必须采集连续的体征数据并加以分析,不能只是在传统的的硬件设备上增加个数据传输模块就号称硬件革命了,再给系统起一个绚烂神秘的名称,就宣称结合大数据形成了全新的健康管理系统了。如果体征数据的采集是随意和片断化的,是无法对用户的健康进行有效的预警并针对他的体征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方案的。就这样,我们不得不进入一个苦逼的硬件创业的领域,不是因为智能硬件时髦,而是我们要建立满足我们数据采集需求的硬件。为了从源头减少数据噪点的影响,我们放弃了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的想法,从头开始研发,因为现有的检测设备的设计理念都是基于单点采集单点分析的。结果发现最痛苦的事情是这里所有的成本和周期比单纯做应用开发大的多。开发应用可以快速迭代,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和调整,速度可以很快,成本可以控制。而每当你在硬件设计上发现可以对用户的体验有改善的方法时,你的第一个反应就会是:我又要沉没多少已经投入的成本,又要等待多长的周期?又是多少个同事和合作伙伴的不眠之夜。除了检测精度、数据传输能力外,我们还需要考量的是如何让用户高频度的使用,让硬件真正成为一个数据的入口。在用户不用学习无须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的把数据传输到云端,然后硬件再引导用户去产生行为让他去改变现在的身体现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健康状态。 (请原谅使用相对模糊的图片,因为产品还在研发状态,很多细节无法过多透露)但是做硬件绝对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为,因为你进入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ID设计开始,你会发现任何一处微小的疏忽或经验的缺失,都会带来后面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而且我希望让用户的体验能够再好一些,所以我们两个产品9月份都出了工程样机,又推翻了重来,因为让用户每多一个步骤和环节(包括检测前让用户找到手机、打开app、完成设备连接、激发检测、检测完毕把数据同步到云端)就是对他将来使用黏性的多一次重大伤害,如果有机会让他使用的更自然更流畅更符合他的习惯。我宁愿硬件和软件推倒重来,让我们的对手去领先推出产品。当硬件完成了用户的体征数据采集后,分析也会成为难点,很多这个领域的创业团队都带着互联网思维,认为当用户增多,数据量足够的时候,自然能从数据中提取知识,帮助未来做疾病的预防。但是在健康领域,如何对体征数据进行分析,是存在着非常高的门槛和严谨的研究方法的。在这个体系里面,如果不从硬件采集端就对数据精确度、外界环境的影响、数据的有效性等多方面去考虑,数据就只是信息而无法升华成知识和智慧,信息的价值就像是沙子中的金子,你知道它在里面,但是让你以黄金的价格去买同等重量的沙子,你绝对不干。所以只有结合智能设备+大数据和云,才能把传统体征检测硬件让用户只关注检测数值的方便性和精度的误区中解脱出来,为用户提供一个从“检测-发现-处置-评估”的完整闭环服务。用户再也不用去关心检测的数据的多少,他只需要每天根据系统推荐的改善方案去执行,就会有更好的健康状态。而实现这个闭环,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来。但是我相信一点,如果一个产品不能让用户沉浸在里面,它就无法产生持续的价值,我们给用户的第一印象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会珍惜。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很多家庭因为有了我们,健康变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谨以此文奉献给远在美国休斯顿的妻子和孩子,是他们给了我鼓励和勇气重新走上创业之路。同时我想向我的儿子去证明一件事,即使你没有任何资源和背景,认真去做一件事情,你还是有机会成功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为什么要去做智能硬件?